鐵山,地因山得名,山因鐵盛名。這里有著3000多年采鐵史、1700多年冶鐵史、100多年近代先進工業史,素有“千年鐵鎮”的美譽。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這里的大冶鐵礦成為“武鋼糧倉”。這里還是毛主席“騎著毛驢都要來看一看”的地方。如今,這里已經變采礦為看礦,實現綠色生態轉型。
3月11日開發區·鐵山區鐵山街道副書記、主任胡鵬,做客黃石日報融媒體中心演播室暢談鐵山的“光陰故事”
做強優勢產業
培養新興產業
鐵山,以盛產鐵礦石而得名。清末,湖廣總督張之洞在這里建設了我國第一座大型露天鐵礦——大冶鐵礦,鐵山遂成為我國近代鋼鐵工業的搖籃。
1958年9月15日,毛澤東主席視察鐵山,當時因為交通不便,大家紛紛阻止,他講了一句:“即使騎著毛驢,我也要到鐵山去看一看”。這也成為了鐵山人永遠的驕傲和自豪。
有人算了這樣一筆賬: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鐵山累計生產鐵礦石1.5億多噸、銅礦36萬多噸,相當于為每個中國人貢獻了100元,有力地支援了國家建設。
鐵山人民的貢獻,國家沒有忘記。在鐵山轉型上,國家給予了大力扶持:一是給鐵山以資源枯竭型政策支持,扶助鐵山轉型發展;二是給鐵山工礦地復墾利用試點專項扶持政策;三是給鐵山礦山地質環境治理示范工程專項資金,修復采掘破壞的礦山地質環境。
國家的多項扶持政策,給鐵山轉型發展注入了動力。
胡鵬說,鐵山以大力推進“核心區”和西部工業園建設,全力打造“黃石對接武漢先行區、湖北工礦廢棄地綜合利用試驗區、全國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示范區、臨空經濟配套區”為目標,闖出一條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發展之路,過去只圍繞鐵礦石、石灰石做文章的鐵山,實現了從地下到地上,由“黑”到“綠”的嬗變,走向一條漸進明朗的生態轉型之路。
以前,鐵山的工業依靠資源型企業采礦、選礦、石灰石加工、水泥廠等建材企業,現在有了東貝機電、福星鋁業、鴻福工業型材、楠田工模具、寧興精光板、寶科智能等一批現代企業。
未來的鐵山,還將努力做強優勢產業,培養新興產業。根據鐵山定位,結合自身特點,明確功能分區,進一步完善西部的工業基礎設施,重點發展以工模具、工模具制造、機械加工為核心的工業經濟,形成產業鏈,打造鐵山經濟發展增長極;在培育新興產業上,奮力推進第三產業發展,打造全域旅游品牌。
在此基礎上,鐵山還加快融入武漢城市圈、臨空經濟圈,把鐵山打造為通過鄂州機場實現產品能夠加快向全國各地輻射的臨空經濟平臺,以及武漢及周邊周末出游的后花園。
謀求綠色發展
走全域旅游之路
到了鐵山不見鐵,滿山滿嶺皆綠色。礦廢棄地復墾,為母親河添綠,這是鐵山綠色發展的一個亮點。
在鐵山,一處巨大的“天坑”是大冶鐵礦的露天礦坑,開采遺址形成了444米的深坑。鋪土、植草、種樹,曾經的礦山開采遺留的廢渣山再披新綠,巨大“天坑”變成了國家礦山公園,每年接待游客200萬人次。
變采礦為看礦,為綠化復墾,鐵山人在天坑旁還種出了面積達366萬平方米的刺槐,一躍成為亞洲最大的硬巖復墾林。自2012年首度亮相以來,鐵山槐花節已經成為黃石的一張旅游新名片。每年農歷三月初十前后,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相聚于黃石國家礦山公園,漫步在數千畝盛開的槐花林,流連忘返。2018年,鐵山槐花節不僅被列入了中國賞花旅游線路圖,還成為省市主推的賞花線路之一。
處處有風景,處處有商機。在鐵山仿古街旁的原大冶鐵礦下屬礦山技校,一座總投資約500萬元,曲線動感十足的輪滑場已經建成開業,這里還是省運會期間輪滑項目的舉辦場地,輪滑基地也成為鐵山“體育+旅游”戰略的突破口,帶動鐵山全域旅游的發展。
未來,鐵山將充分發揮本地區旅游資源的比較優勢和區域優勢,打造具有鐵山特色的旅游品牌和全域旅游高質量發展的路徑。
傳承鐵山精神
打造幸福小城
鐵山面積雖“小 ”,但打造幸福小城的夢想卻很“大”。
近年來,鐵山多個小區在一系列改造提升后改頭換面,甚至有不少小區還成了黃石網紅打卡點。比如冶礦路社區的冶礦巷,被稱為黃石的“戶部巷”,還有展現鐵山城市面貌的勝利路社區的光明里歷史街區。
同時,鐵山的風景多、歷史遺跡多、小城故事多,結合鐵山特別的地形地貌,可以讓你在這里游山看水逛小城。

小城四周環山。早晨,你可以嘗一嘗鐵山的黑粉、鍋貼、羊肉骨湯粉等美食。白天你可登上山峰,游東方山、漫步槐花林、走進熊家仙境,打卡東方天池。然后,順著北峰山脈看一看千年古剎——鐵山寺,打卡千年銀杏樹,中途還可以站在山峰的最高處,一覽亞洲第一天坑。最后,還可以游覽一下工礦地治理后的生態公園。晚上,在歷史街區七街十八巷里面靜靜地走一走,感受不一樣的小城。在社區,處處綠樹成蔭,路面整潔,居民三三兩兩坐著聊天,十分愜意。
此外,鐵山包容性很強,是一座外來人口居多的城市。胡鵬說,“鐵山75%的人口其實都不是本地原居民,包括我本人在內,我9歲來到鐵山?!?/span>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根據大冶鐵礦建設的需要,特別是毛主席視察鐵山后,全國各地支援鐵山,北京、上海、沈陽的工程師、技術人員、管理者,周邊四川、湖南的一線工人來到鐵山,成就了大冶鐵礦,造就了鐵山一段獨特的歷史,也讓鐵山成為了一座外來人口居多城市。
原居民以博大的胸襟接納了全國各地的朋友,一起成為新鐵山人。今天的鐵山,就有許多帶著北方的、四川的、湖南的方言的居民,形成獨特的鐵山方言。
“游東方山、入熊家仙境,攬東方天池,漫步槐花林,穿行于七街十八巷,感受3000歷史文化,這就是幸福小城鐵山?!焙i說,為讓幸福小城的民居更有幸福感、獲得感,鐵山將繼續推進小城環境改造,修舊如舊,保護歷史街區,守護歷史遺跡,將挖掘出來的鐵山歷史文化展現出來,讓大家一起來講好鐵山故事。
同時,鐵山還將出臺一些支持鼓勵全域旅游的政策,比如鼓勵民宿發展,鼓勵投資旅游、餐飲、服務業,打造一批鐵山本土獨特的知名產品,如黃石玉、槐花蜜、糍粑等,讓鐵山全境成為游客可以來走一走、看一看的旅游打卡地。(黃石日報記者 張春玲 董浩)